NEWS

振兴中国“芯” 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为给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由原清华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成立仪式现场表示,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旨在集中优势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的主战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自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超20万人才缺口如何填?
 
  前段时间,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编制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下称《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约为51.19万人,较上年增加11%。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白皮书》预测,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为27.04万人,制造业为26.43万人,封装测试为20.98万人。这意味着,目前行业人才存在着超过20万人的缺口。
 
  与此同时,高校人才流入严重不足。据《白皮书》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范围内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仅有28所,更让人担忧的是,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毕业生更愿意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本科生直接就业的比例远低于硕/博毕业生,进一步导致了行业人才的匮乏。
 
  基于此,清华大学此次专门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可谓恰逢其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人才需求的供给失衡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以来,在集成电路领域迄今已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年至2020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可以说,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是国内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
 
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
 
  据介绍,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计划结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设置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和集成电路制造工程3个二级学科,拟重点发展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 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学科方向,完整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除了面向行业提供紧缺人才之外,清华大学设立集成电路学院还拥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建设交叉型学科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为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寻求另一种更契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路径。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2”)。“交叉学科”成为了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学院将探索“1+N”联合机制,“1”是指集成电路学院,“N”是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实现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在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的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
 
  为更好地符合交叉型学科建设需求,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师资团队方面,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同时将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文章来源:网易
湖南普照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6802号 sales@oim.com.cn +86-731-88998246,88998238